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开拓中国核农学的新天地

2012-04-01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韩天琪 谷雨 图片:

    徐冠仁(1914.3-2004.2),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和原子能农学家,中国核农学创始人。
心系祖国 开拓创新
    1914年3月,徐冠仁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一个教师家庭。因家境清贫,8岁才入学,但他学习认真刻苦,有着一股子钻劲儿。1930年,徐冠仁高中毕业升入南通学院农科,后转入国立中央大学农艺系(南京农业大学前身),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并从事水稻遗传研究工作。徐冠仁是当时从事稻、麦、棉研究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得到我国农科宗师冯泽芳的赏识。1946年,徐冠仁经冯泽芳帮助申请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奖学金赴美留学,主攻遗传学,辅修植物学,同时兼职任教。1950年获博士学位后,徐冠仁又被推荐为美国西格马赛科学荣誉学会会员,留在明尼苏达大学农学及植物遗传学系当研究员,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
    二战结束后,原子能和平利用引起各国高度关注,徐冠仁提出的采用热中子和X射线处理小麦种子,得到抗秆锈病突变体的抗病育种新思路,受到国际育种界的重视。1954年,联合国将其名字列入《世界小麦育种家和育种站名录》中。1956年,徐冠仁谢绝了各国掷来的橄榄枝,放弃在美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国,他怀着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的鸿鹄之志,想运用毕生所学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打开我国原子能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一片天!
    1956年9月,徐冠仁起草建议,在中国建立属于自己的原子能农业应用实验室。这个提案得到了当时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并决定由他来负责实验室的筹建和运作。当时国际上原子能和平利用项目才刚刚起步,中国在这一领域更是一片空白。没有人才,他就从有关单位借聘来7位专家,发挥集体的智慧,积极投入筹建工作;没有设备,他就把几间平房改建成放射性实验室和物理测量室;没有资料,他就凭借自己在国外留学的知识一步步推导……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957年9月,我国一个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室正式诞生。
    “边建设、边培养人才、边开展工作”是实验室的执行准则,在徐冠仁的带领下,实验室培养出300多名专业技术骨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原子能农业应用事业的发展,他和同行把我国原子能农业应用理论和实践纳入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核农学。
勤耕不辍 献身科学
    徐冠仁为我国核农学事业的创立与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自1956年回国以后,徐冠仁除了筹建中国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外,还积极争取国际合作与沟通,加强和世界各国的广泛联系;多次出访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奥地利、泰国、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国。出访期间,他常常放弃东道主安排的观光活动去详细考察所在国科技发展状况和新动向,在宣传我国核农学的发展现状及所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学习他国的先进技术,引为己用。
    在徐冠仁的辛勤努力下,我国成功地进行**雄性不育系的转育和辐射与同位素的研究,育出中国第一个**杂交种“原新1号”。为了能尽快在生产中得以应用,他亲自到农业部种子局落实杂交高粱的示范推广实验,并得到种子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原新1号”的增产也顺利推动了核农业技术在小麦等其他作物上的发展,全国杂交优势利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此外,他所主持的“水上无土种植水稻”项目也获得了成功。1986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授予他“杰出成就”金质奖章和奖状,他的事迹被载入《国际知名知识分子传记》和《中国现代农学家传》,他曾说过:“将知识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加上献身精神的力量,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徐冠仁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高标准,严要求,年逾古稀还经常工作到深夜。身体条件不允许他进入实验室作业,他便退居二线,经常应邀外出讲学,参加学术会议,项目论证,成果鉴定,职称评审以及研究生论文答辩等活动。作为《核农学报》的创始人和主编,徐冠仁对所发表的每篇文章,无论中文还是外文,都要悉心审阅,给予必要的修改。
春华秋实 风范长存
    徐冠仁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还是一名卓越的领导者。中国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的筹建,中国核能人才梯队的建设培养,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农业科研事业的热爱与探求。他常说:“知前人所已知,识时人所未知,为后人导新航,乃科学家之本色。”
    徐冠仁一生担任过许多学术职务,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名誉理事长等等。任生物学部代主任期间,他积极参加推进我国生物学科的发展工作,并公正严肃地主持了生物学部遴选新学部委员的工作。1985年,徐冠仁获得中国科学院授给他的从事科学工作五十年荣誉奖状。直到晚年,他还承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等书刊的编委工作。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在我国蓬勃发展,中国科学院合肥等离子物理研究所请他当新成立的“离子生物学效应及诱变育种研究组”顾问,中国科学院请他参加中国生物技术学会筹建工作,他也乐此不疲。
     
    半生辛勤,春华秋实。在生活中,徐冠仁始终保持着简朴的作风。他待人实诚、平易近人。回首五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取得的各项耀人成果,徐老很淡然地说:“对一个团体或个人作出评价,要看这个团体或个人所开创和从事的事业,是否对人民有利,后继有人,不断地兴旺发达,而不是靠树碑立传。传是会被人遗忘,甚至被人改写的,碑是会受到风蚀,甚至倒塌的。唯有对人民有利,不断兴旺发达的事业,可与日月同辉,永放光芒。”

    参考资料:
1.《今日科苑》1996年01期《中国核农学的创始人——徐冠仁》,作者:刘书城
2.《农科英才(第一辑)》,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3.《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
特鸣谢农学院裴海岩为本文作修订

审核:

校对:

编辑:谷雨

阅读次数:64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