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成立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打破单纯依靠传统个体开展农技服务局限,向依靠综合性高校和高校联盟的方向发展,单兵作战转向集团化进军。
据江苏省科技厅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共组织实施了各类涉农科技计划项目3625项,总投入58.95亿元。农业领域累计获国家科技奖35项,取得农业新品种保护权508项,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位居全国第二位。而联盟成立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全省农业技术、成果、人才、平台、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农业生产一线和新农村集聚。
探索形成科技服务“三农”新模式,省内个体化服务模式已经有很多,如南京农业大学探索建立的“科技大篷车”“百名教授兴百村”模式。
打造联盟服务“三农”新特色,加强信息共享和交互机制,畅通成果资源信息交互渠道,让广大农民“触手可及”;围绕地方需求和问题导向,组织展联合攻关,加快提升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和效率;鼓励高等学校与各市县合作共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分院,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
创建高校服务“三农”新体系,整合与集成相关农业科技服务资源,形成上下协同、对接需求、责权明晰、协同高效的联盟工作运行网络;立足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与现有的农技推广体系、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网络体系、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等有机结合;集成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农业科技服务力量和科技服务成果资源,将单兵作战发展为多高校、多学科间的协同创新,构建多元、开放、综合、高效的新型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
据江苏省科技厅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共组织实施了各类涉农科技计划项目3625项,总投入58.95亿元。农业领域累计获国家科技奖35项,取得农业新品种保护权508项,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位居全国第二位。而联盟成立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全省农业技术、成果、人才、平台、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农业生产一线和新农村集聚。
探索形成科技服务“三农”新模式,省内个体化服务模式已经有很多,如南京农业大学探索建立的“科技大篷车”“百名教授兴百村”模式。
打造联盟服务“三农”新特色,加强信息共享和交互机制,畅通成果资源信息交互渠道,让广大农民“触手可及”;围绕地方需求和问题导向,组织展联合攻关,加快提升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和效率;鼓励高等学校与各市县合作共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分院,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
创建高校服务“三农”新体系,整合与集成相关农业科技服务资源,形成上下协同、对接需求、责权明晰、协同高效的联盟工作运行网络;立足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与现有的农技推广体系、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网络体系、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等有机结合;集成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农业科技服务力量和科技服务成果资源,将单兵作战发展为多高校、多学科间的协同创新,构建多元、开放、综合、高效的新型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