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讯(通讯员许天颖 记者 李晨)对于狂犬病,人们一般认为,是狗感染病毒后咬人,导致人被传染发病;但我国的狗身上的狂犬病毒来自哪里?这是困扰动物流行病学多年的一个问题。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免疫研究所的最新的大数据分析发现,在我国,野生动物携带多种基因型的狂犬病毒,并成为狂犬病毒侵染犬类之前的“藏身之地”,而且可能是病毒跨国境流通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国际顶级传染病期刊《柳叶刀传染病》。
论文的第一作者,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檀济敏告诉记者,狂犬病作为动物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感染后的发病及死亡率几乎为100%,至今发病后无治疗措施的传染病。
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有近1000例人感染狂犬病并死亡的案例,并且主要发生在中南部农村地区,尽管总的病例数在逐年降低,但是在我国的部分农村地区,狂犬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值得注意的是,西藏、青海等部分西部省份,已经多年没有报道过狂犬病感染人的病例,但近年来又再次出现了病毒感染人的病例。研究者们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后发现,在我国狂犬病毒毒株分布的6个演化分支里,多个主要分支都含有野生动物毒株,而在青海等地区的袭击人的犬中分离的毒株和野生动物的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极近,这提示,狂犬病毒在某些地区的人中“再现”可能与野生动物向犬类传播病毒有关。
研究还发现,世界范围内狂犬病毒主要分布在7个分支,除了蝙蝠分支之外犬源的狂犬病有六个进化分支,而中国的野生动物病毒分离株主要分布在其中的亚洲株、北极株、经典株这三个分支。这意味着,动物跨境流动使得病毒传播途径更为复杂。多种基因型都存在于我国的野生动物中,造成了防控的潜在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