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

——我校人才培养工作5年回顾

作者:文字整理 宣传部 赵烨烨来源:党代会发布时间:2019-06-28

  5年来,我校人才培养工作,以世界一流为目标,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全方位引领学生思想、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贡献青春力量。

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5年来,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为需要,推进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改革。
召开一流本科教育推进会。深入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项目95项,8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6个入选省品牌专业一期工程。积极推进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依据“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OBE理念,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农学类专业认证,开展“钟山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奖”“教学质量优秀奖”等评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江苏教学成果奖15项。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入选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
      加强品牌专业内涵建设,有序推进新专业申报与建设:在课程建设方面,将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作为落实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在教材建设方面,积极推进优秀教材建设与申报工作。

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招生机制改革,规范学籍管理,实施分类培养。完善各类研究生招收选拔体系,对招收的优秀推免生减免3年学费,优先资助学生参加国际化教育。博士生招生全面实行申请-审核制,同时限制在职博士的录取比例,逐步提高硕博连读生比例,扩大重点学科直博生规模,有效提高博士研究生招生生源质量。
      构建特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博士学制由3年调整为4年,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围绕专业学位教育的应用性导向与实践性要求,积极推动省、校、院三级研究生工作站体系建设。
      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分步推进建设全英文系列课程,全校已开设全英文课程66门。做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派出质量逐年提高,录取率显著提升,派出规模不断扩大,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充分肯定。
      开展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和动态调整工作,9个学位授权点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撤销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增列1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激发学科活力。
      改进导师遴选和评价机制。适时构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和专业型硕士生导师分类遴选制度,不断完善导师评价机制,取消导师终身制,实行年度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制度。5年来,累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7项,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0篇。

招生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招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5年来,累**取本科生21513人、硕士生13097人、博士生2405人。招生宣传全员参与格局基本形成,就业率保持高位稳定,本科生年均就业率96.32%,研究生年均就业率92.27%。升学出国率逐年增长,区间增长幅度近10%。
      就业工作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整合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工作,职业生涯教育不断发展。就业市场建设成效显著。构建“大中小型”结合、“综合招聘、学科专场、区域专场”结合的多元化校园招聘格局。创新创业教育初见成效,先后成立卫岗校区和牌楼基地“大学生创客空间”,2018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构建教务、学工、团委多部门联动的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集聚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着力提高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升学率逐年提高,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高位稳定(2017届年终就业率为96.04%),本科生升学出国率从2014届的31.16%提升至2018届的39.35%。

大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共青团工作全面加强。扎实推进党的群团改革,通过紧抓组织建设,着力构建制度和队伍两大支撑体系,深入开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激发大学生的青春力量。
      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推动第二课堂专业化发展,全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不断完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统筹推进思想引领、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大学体育和心理健康等工作。在近三届“挑战杯”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连续两年获得“国际基因工程机械设计大赛(iGEM)”金奖,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一等奖4项,连续两年国际食品和农业企业管理协会(IFAMA)亚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全国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1项。

留学教育取得重要进展

      做好国际学生招生布局,构建“部—省—市—校”多元奖学金资助体系,生源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规模年均增长超过15%。2014年以来,我校国际学生教育数量逐年稳步快速增长,质量和效益日益提升,其中2018年度的国际学历生人数是2014年的2.6倍;2018年国际研究生人数为2014年的2.5倍,长短期国际学生来自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呈现出“国别多、类别全、专业广、层次高”等特点。形成了“多渠道招生、多元化投入、多层次培养”的国际学生教育培养模式。
      培养过程中,探索实施“趋同化管理”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机制,突出学校学科优势与特色,实施“英文授课专业课程建设”工程,16门被评为部省级来华留学英文授课精品课程。